
定制(Bespoke),到底是什么?在大多數人的理解之中,定制就是“根據需求制作符合自身條件的東西”。然而大部分人不了解“定制”一詞起源于薩維爾街,它的意思是為個別的客戶量身剪裁!西裝定制發展到今天,人們早已曲解“定制”的意義所在,更是在各種版型,風格之間產生暈眩感,今天就來聊聊,在老裁縫和時裝作者心中的“定制”與“版型”到底是什么。
那么,真正意義上的、傳統的西服定制是什么呢?
曾經我有著相同的疑問!然后老裁縫如是說:“全定制(Bespoke)意思就是“一人一版”,根據客戶的身體數據和款式選擇,來全新地制版?!蓖ㄋ讈碇v就是單獨量體裁剪,單獨制版。Bespoke的裁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客人留下的紙板小幅度地修改此次裁剪的細節,一種是不制板,依客人每次量身狀態在布料上畫出裁片,直接裁剪。這兩種都是傳統 Bespoke 認可的方式。
那么這個紙板就是版型嗎?
紙板不是“版型 ”,正統的西服定制沒有“版型”這個概念,現在流行的意大利版型、英國版型都是流水線作業被大規模采用以后才出現的,工業化革命使得工廠建立制衣標準,因為需要這些標準“版型”去批量生產,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版型之分!
圖片攝于英倫精選大展VIP專區的Henry Pool&Co
在這里引述波恩哈德·魯特澤爾(Bernhard·Roetzed)在其著作《紳士:永恒的時尚導讀》一書中關于“英式”與“意式”西裝的探討,來具體了解一些關于英式與意式在工藝,款式,用料等之間的區別:

英式西裝:
像這里的羅伯特·基弗(Robert Gieve)(這里圖片替換為王牌特工主角科林·費斯)所穿的,傳統的英式西裝即使有墊肩,也很小。他們通常用輕微的傾斜來替代。然而,不同的裁縫對肩膀細節也持有不同的觀點。任何對男裝有點兒專業知識的人都知道,好西裝衣袖的紐扣是可以不扣的。你能夠在意大利產的昂貴西裝上看到這一特征。當然薩維爾街的衣袖紐扣也是不扣的——盡管衣袖上3個或4個紐扣實際上只有下面的2個紐扣能夠被看到。這意味著穿者要是洗手的話,就可以把衣袖挽起來。如果需要,裁縫也可以把衣袖做得短一些。衣袖上所有的紐扣都是要開洞的,除非顧客有專門的要求才縫合起來。
英式西裝的褲子能夠提臀,坐下來的時候相對緊貼著腿。褲子的翻邊沒有歐洲大陸那么普遍——即使是雙排扣的英式西裝的褲子也很少用翻邊。傳統上是用背帶系褲子的。有些裁縫認為沒有背帶褲型很難保持得好,另外一些人則認為沒有背帶也很好,因為這讓試穿更加容易。不用背帶就能系住褲子的另外一個方法就是腰帶,腰帶能夠通過其帶扣或伸縮性進行調整。假如穿者個頭不高的話,明智的做法是避免系腰帶,因為腰帶會把一個人分成兩部分,這會讓他看起來更矮。另外背帶有拉伸的效果,而且在任何位置,都能把褲型保持得很好。有一些人甚至說背帶能夠讓穿者走路更有信心。身材好的古老秘訣是"收腹挺胸。這仍然是至理明言。所以假如你確信你的褲子很棒的話,收腹挺胸就更容易了。
圖片攝于英倫精選大展Huntsman
圖片攝于英倫精選大展Huntsman
左邊翻領的扣眼下面有一個水平的上衣袋,在其上面的紐孔里可以插花,這只有在定制的西裝上才有。盡管在成衣西裝上加上去也不是問題,但是大家的假想是只有薩維爾街的顧客才會在這個衣袋上面的紐孔里插花。
上衣的腰身高,而且尾部從臀部自然垂下,這一沙漏型裁剪最適合苗條的男士,很多西裝制服都是這樣裁剪的。這是那些過去專注于辦公室制服和騎服的裁剪師們的典型風格。
圖片攝于英倫精選大展Davies&Son為邁克杰克遜制作的軍禮服
典型的英式西裝有兩個長長的邊衩,這樣穿者手插在口袋里也會很舒服——這一習慣在德國被當作陋習,但在英國卻不是。三紐扣西裝通常是花呢西裝的特點,傳統上沒有邊衩,而以后衩代替。沒有開衩的上衣很不常見,會立刻引起關注。比如說,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Philip)就經常穿沒有開衩的西裝。過去他的御用裁縫是霍伊斯·柯蒂斯的泰迪·沃森(Teddy Watson),泰迪·沃森后來又把這位愛丁堡公爵委托給了他的長期合作伙伴——裁剪師約翰·肯特(John Kent)
圖案和面料:
藍色背景上的,白色細條紋是無可爭議的經典。在倫敦,這一設計圖案仍然出現在大多數股票經紀人,銀行家,律師和政治家的制服上,而且這種布料已頻繁出現在設計師的時裝展覽上。
灰色細條紋就是灰色背景上的細長條紋,是藍色細條紋最流行的替代品,不知道什么時候,這種面料使英國人的著裝有了“灰老鼠”這樣的名聲。
深灰,以至近乎黑色的細條紋面料,對那些謹慎的人來說是超級保守城市的變體。
點子花紋細呢是另一種經典圖案,由灰色和藍灰色的色調形成,這要比細條紋布料低調得多。
圖片攝于英倫精選大展VIP專區的Henry Pool&Co
取決于西裝的功用,各種重量和顏色的素面精紡布料都可以買得到,你可以選擇中等重量的面料,因為這種面料的西裝一年四季都可以穿,尤其是深藍色,或灰色色調,灰色背景下的粉筆狀條紋圖案,是雙排扣西裝的經典圖案,愛德華八世也就是后來的威爾士親王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使這一圖案得到了普及。
圖片攝于英倫精選大展VIP專區的Henry Pool&Co
嚴格來說,威爾士親王格子呢或小方格花紋呢(Glen check),在一些歐洲國家人們知道的是這個名字)是一種疊加在格倫·厄克特(Glen Urquhart)格子上的有色格子呢。這一圖案是為英國地主階級設計的,這一階級定居在蘇格蘭,但沒有自己的氏族花紋格子呢。因為他們想讓他們的雇工穿上帶有能夠識別的圖案的服裝,于是就有了專門設計的。地方格子花呢(disirict checks)。格倫·厄克特格子呢是謝菲爾德(seafield)女伯爵莊園雇員的衣服的專有面料。在英格蘭,威爾士親王格子呢是不在辦公室里穿的,而是作為休閑服的布料在周末穿的,但是在歐洲的其他國家和美國它已經被接受為職業裝的布料。因而,歐洲和美國職業裝的慣例在保守的英國人看來總是太過炫耀,難以接受。

意大利男裝展上的孔雀男們
意大利西裝:
假如容我在這兒做個總結,很難想象還有比英國人和意大利人更鮮明的對比了。他們是不可調和的對立面,尤其是在時尚方面。一方面,我們認為英國人有接近自我消遣的保守而另一方面則喜歡展示,有時候基至演變成了愛慕虛榮。這些不同的態度反映在這兩個民族迥異的西裝工藝傳統,也只有這兩個國家能引領經典男裝的時尚潮流。假如還能再次總結的話,英國人期望他的西裝能夠顯示他屬于某一特定的社會階層,是“我們中的一員”“我們”是指那些穿著薩維爾街西裝的人,就衣著、生活品位、政治和宗教方面而論,他們很知道,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不正確的。因為英國人仍舊視自己為一個整體的一部分,他的西裝不能表現出自我。西裝一定要緊隨傳統,這樣他穿的西裝看起來就和他的父親與爺爺的西裝一樣。而且事實上他會仍舊穿那些父輩們留下的合身的西裝,要是不合身,他們會改一下然后繼續穿。
另外,意大利人則想著如何出風頭他們堅信自己的個性和自我的重要性,這種感覺是由他的母親和其他家族成員施加給他的。他們的西裝就是要激發個性,不是通過大聲地公布自己的放肆行為,而是通過某種優雅的方式,這種方式英國人通常沒什么興趣,他們只是簡簡單單地想著要穿著得體。意大利人總是盡力嘗試復興文藝復興(Renaissance)時期思想中的經典優雅。
意大利人在服裝和生活方式上找尋優雅,因此意大利服裝最重要的是要優雅、精選和精制。它的優雅在于它的輕質、柔軟的布料它的精選在于它的顏色和設計它的精制在于它的裁剪和卓越的工藝。
意大利西裝也是意大利露天表演的必備條件之一,一個男演員悠閑的漫步中自然地向與他同類的人炫耀他自己的或即將是他的心富,這一過程要借助優雅的服裝來完成。
當我們審視差大利裁剪師的精湛手藝時,這樣的觀點就會油然而生,而毫無疑問他們的精湛手藝會制成世界上最優雅的男士時裝。
結語:關于“版型之談”似乎還是不夠過癮,波恩哈德·魯特澤爾(Bernhard·Roetzed)在其著作《紳士:永恒的時尚導讀》一書的這般探討似乎還是不夠細致,但是從西裝的適用,以及定制指南上倒是給出了明確的指導,我想,若要是再往細微之處談,恐怕一篇文章是不夠的,所以接下來,還會再來談版型之分!
補充部分:
英式西服:
盎格魯、撒克遜是古代日耳曼人的部落分支,原居北歐日德蘭半島、丹麥諸島和德國西北沿海一帶。公元五世紀——六世紀,盎格魯、撒克遜兩部都有人群南渡北海移民大不列顛島,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間,兩部落才融合為盎格魯·撒克遜人。通過征服、同化,盎格魯·撒克遜人與大不列顛島的“土著人”(凱爾特人),再加上后來移民的“丹人”、“諾曼人”經長時期融合,才形成近代意義上的英吉利人(包括蘇格蘭人)?,F在大部分英國人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盎格魯-薩克遜人的臉形比較長,所以他們的西裝領子比較寬廣,也比較狹長。
英版西裝,一般是三個扣子的居多,其基本輪廓也是倒梯型(本文的第一張圖)。兩側開衩叫騎馬衩,這實際上和英國人的馬術運動有關,騎馬的時候比較方便。
英式西服分為三種風格(以后有機會再細談這個部分):
一、典型的Savile Row式西服
二、英國騎士式西服
三、英國墊肩式西服
意大利版西服:工業革命導致現代化企業的發展,意大利的紡織業在十七世紀就開始興起。米蘭、佛羅倫薩、羅馬、那不勒斯等地自12世紀以來就以出產紡織品、皮革制品而聞名。這個傳統流傳至今,使意大利這個時裝帝國形成了多中心、多流派的格局。二戰后意大利手紡織業復興,Zegna、Cerruti 1881,Kiton等都是從家族式小作坊發展起來成為世界著名品牌的,而英國薩維爾街還是靠幾個裁縫走遍世界,產量和銷售額不可同日而語。
意大利西服從裁剪和制作工藝的不同可按地域分為三種流派(下篇文章再細談這個部分):
一、米蘭
二、羅馬
三、那不勒斯
下次就要回到英國和意大利本土的西裝風格發展談起,且談且用吧!